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淡,也许才是最深
更新时间:2024-03-19 17:20:45

看完《东京家族》有段时间了,在夜深人静之际,不时想起远从濑户到东京探视子女的平山老夫妇在偌大东京的寂寞身影:他们有时轻描淡写地交谈,有时只是沉默相依,他们像多数老一辈懂礼数的人一样不愿麻烦子女,却难掩生活在陌生城市中的不知所措。那些不言而喻的无奈看得我颇感心酸,但在深切感受时间的残酷之余,我仍为这对感情甚笃的老夫妇感到庆幸:在意外来临之前,至少他们还拥有彼此。

淡,也许才是最深

在以为是“家”的地方无家可归

电影的开始,老夫妇开心地到东京探望子女。起初,老夫妇也确实受到子女们的热烈欢迎。然而,几日过后,工作忙碌的子女们再无闲暇陪伴老夫妇,他们甚至想让父母去住温泉旅馆。表面看来是子女的一片孝心,实际上此举是为省去照顾父母的麻烦。印象最深的画面是老夫妇被送至旅馆后,一起呆望着玻璃窗外缤纷璀璨的摩天轮。

老太太:“你不换睡衣吗?”

老先生:“旅馆不能穿着睡衣下去吃饭啊。”

一句话,就道尽了两人想待在家,却无法待在家的无奈。

次日早晨,一夜无法安睡的老夫妇坐在海边,像平日一样闲聊,老先生笑老太太夜里打呼,老太太说她腰酸背痛根本没睡好。尽管两人内心五味杂陈,却因为一份如常的陪伴,逐渐释怀。两人相视而笑道:“我们回家吧!”我本以为他们要回濑户老家,后来才知他们回的是女儿的家。但女儿的家是他们的家吗?看到老夫妇在被女儿拒绝后,拖着蹒跚的脚步,各自想办法在外过夜的场景,除了心酸,我想不到其他更贴切的形容词。

从小到大,只要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子女的“家”,但为什么子女长大以后,他们所在的城市却给了父母无家可归之感?就好像许多老人虽有多个子女照顾,却被迫两三个月就得迁移到另一个子女家,老人无可奈何,子女们也各有难处。但谁都知道,无法安定的感觉不是回家,而是不断流浪与持续漂泊。难怪,老先生后来说:“我再也不去东京了。”这也说明,东京虽有让他牵挂的3个子女,但永远不是他的家。

《东京家族》与其说讲述的是家族,不如说这是一个让人清楚认识到伴侣有多重要的故事。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片名不是《东京家庭》而是《东京家族》?后来明白了,只有在濑户老家子女们尚未离家时,老夫妇与3个子女们组成的家才是“家庭”。待子女离家后,各自在东京成家立业,濑户家真正的成员就仅剩平山夫妇。“家庭”与“家族”仅一字之差,但这当中的距离足以让平山夫妇在子女居住的城市深切地感到无家可归的凄凉。

时光无常,爱与孤独同在

《东京家族》翻拍自小津安二郎导演的60年前的经典名作《东京物语》。在原有的剧情上略作改编,加入之前重创日本的“3·11”大海啸情节,紧贴着时代的脉动,使观众看起来特别真实。但《东京家族》的剧情与结局更残酷一些,似乎在提醒我们,不断流逝的时光中只有无常不会消失,当它毫无预警地出现在眼前时,即便再难接受,人生还要继续。

当爱与孤独同在,一个人将不再是一个人。面对世事的无常,这也许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自我安慰。但在写下这些文字的同时,我想起的是属于自己的爱。一如电影中老夫妻平淡的对话、相视而笑的瞬间、相依离去的背影,甚至是大吵大闹后仍不愿放手的深深拥抱,那么平常,却那么深刻地烙在我的心底,让我知道有爱的孤独其实并不孤单。

淡,也许才是最深

整部电影以老夫妇的视角为主,让子女们能清楚看到以往因以自我为中心所看不到的父母的心情。同时又不忘提醒父母,要换个角度看待既定印象中的子女。电影中的父母与我父母极为相似:严肃传统、不易亲近的父亲,笑容可掬、体贴细腻的母亲。最让老夫妇放心不下的小儿子昌次,每每遇到父亲询问工作情况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想逃,这时就需要乐观的母亲在一旁打圆场。父亲认为儿子是因偷懒不肯吃苦,才找到收入稳定的工作;但儿子在大城市努力生存,自有他的理想与难言之苦。父亲想表达的明明是关心,儿子感受到的却只有责备与压迫;儿子明明是纯真良善之人,父亲却因过于担忧儿子的未来,而忽略了其最宝贵的本性。

这样的情节,看起来一点都不陌生,仿佛镜面一下就照出了许多亲子关系的无奈与遗憾。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部分父母长久以来对子女的深切期待。因此,当长大成人的子女不能如其所愿时,父母内心深处那份无处排遣的失落,不知不觉就会变成对子女的严厉苛责。但苛责与数落并不会让子女成龙成凤,只会将子女推得更远。也许,父母要开始学习接受子女未必如自己的想象,并试着转化失望的心情,才有机会看见子女在自己想象之外的美好之处;也许,子女也要试着体会父母叨念背后的用心良苦。那些因过于执着而看不到的盲点,除了父母,也不会有人愿再提醒你。

电影中的父亲几乎不曾在子女们面前表露任何情绪:与子女谈及年迈好友逐一离世时,说的明明是生死大事,语气却平淡得像是在说日常小事;得知相伴了一生的老伴可能不会再醒,他喃喃自语道:“已经走到尽头了呀。”在老伴死后,子女们商量该怎么安排他的去处,他倔强地说:“我不需要子女的照顾。”这样好强的父亲形象,也是我熟悉的父亲形象。

记忆中几次与父亲的严重冲突,我几乎都是转身就逃,用逃离表达对父亲咄咄逼人的愤怒,而父亲总在一段时间过后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和颜悦色地试图越过彼此的鸿沟。而我曾经以为爱面子胜过一切的父亲其实没那么爱我,否则怎会一不顺他的意,就完全与他无法沟通。直到有一次,无意中经过父母的房门前,听到父亲在电话中对朋友感叹3个女儿都和自己不亲,他不想啰唆,只是担心我们以后过得不好……我惊讶地发现父亲的语气竟有一种我从来不明了的寂寞的情绪。

父母与子女,都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与对待,如此才有更亲近的可能。我不断想着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脑中浮现的却是曾为刘若英演的爱情电影《生日快乐》写下的标题:“淡,也许才是最深。”一辈子爱着一个人,那是比男女之爱更长久的情感,表面上淡淡牵系,实际上却是深深相连,看似平淡却日益深刻的爱,不也是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最佳写照吗?

哈哈大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上一篇 : 除夕习俗
哈哈大笑(hahadaxiao.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哈哈大笑 hahadaxiao.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759号-8